发布人:admin发布时间:2018-08-10 09:31:37点击次数:42
从火化车间领走的骨灰去向不同:有的人会选择将亲人的骨灰埋葬在墓地,也有人选择将亲人的骨灰寄存在殡仪馆的骨灰寄存柜里面。
呼和浩特市殡仪馆骨灰寄存柜在殡仪馆的业务区,1993名逝者的骨灰都寄存在这里。当记者走进骨灰寄存柜时,阳光正透过玻璃照射进骨灰寄存GUI,几排浅灰色的金属骨灰架让这里看起来更像图书馆。在这里,记者见到了骨灰管理员小张,这个民政学校毕业的大学生已经在这里工作7年了。她脸上总挂着笑容,让人感觉很亲切。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殡葬业已拥有的殡仪馆、火葬场、公墓、骨灰存放架等3000余家,从业人员达40000余人。朱金龙先生指出:“得到政府财政的支持和多种社会资金的进入,中国殡葬业的服务设施有了极大的改善。上海、广州、北京等大城市的殡仪馆的建设均投入了数亿元人民币的资金。全国1500家殡仪馆中,已经有近二成的殡仪馆因设施和管理水平符合标准,被评为国家等级殡仪馆,其中一级殡仪馆42个,二级殡仪馆101个,三级殡仪馆134个。很多公墓注意环境建设,经过合理规划和精心治理,不少公墓被评为花园式单位,上海的滨海古园还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单位。中国绝大多数的殡仪馆都能办理遗体接运、悼念仪式、遗体冷藏、遗体火化,供应骨灰盒、花圈及各种祭奠用品,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大中城市,服务项目和供应的用品还要丰富一些,比如遗体防腐、遗体整容、鲜花业务、哀乐吹奏、摄影摄像、餐饮宴席等。”(参见《走向文明与现代的中国殡葬业》,文载《第一届国际华人生死学研讨会论文集》,马来西亚2005年4月,第126页)驻足于中国殡葬业大发展的今天,我们既要肯定成绩,更要冷静地省视,不仅要看到中国目前的殡葬业水平与国外发达国家与地区的殡葬业有较大的距离,而且殡葬业作为一种特殊的生命事业与人民群众的期待、社会的需要还有相当差距。因此,如何适应中华民族的生死文化,建构一个设施现代化、内涵民族化、适应中国民众需求的中国殡葬业,是摆在每一个殡葬工作者面前的重大任务,需要做出极大的努力。
骨灰寄存柜的工作就是将办理了寄存手续的骨灰登记编号,然后存放在骨灰架上。平时会有家属来这里看望亲人的骨灰,也有办完手续来取走骨灰的。拿着骨灰登记本,记者穿梭于长长的骨灰架中,架上编有号码的小格中摆放着造型各异的骨灰盒,有一个基督徒的骨灰上盖着圣母像,旁边立着十字架;还有的骨灰盒雕刻得古色古香,异常精美;盒子上有的贴着逝者的遗像,有的只有名字,有的连名字都没有;盒子前的牌位上写着逝者的名字和生卒年月。看着这些逝者的照片,不禁让人对他们的生平充满想象。
架上的骨灰盒前摆放着不少祭品,水果、花、香烟等。记者好奇地问:“这里为什么一点儿异味都闻不到?”小张笑着说:“你再仔细看看。”原来,这里摆放的祭品都是塑料、搪瓷和蜡制的。小张告诉记者,为了保持骨灰寄存柜环境的清洁,这里是不允许带进烟酒香烛、熟食品以及水果的。
说话间,有几个家属来领取骨灰盒前的牌位准备到祭奠场祭祀,原来今天是该逝者的“七七”,“七七”也叫“断七”,代表着亲人对逝者的祭奠将由此告一段落。为了便于管理,骨灰盒是不能够随意带出寄存柜的。1个多小时后,刚才过来的几位家属又将牌位送了回来。中午的时候,又有一对年轻人来这里取骨灰,不知道逝者跟他们是什么关系,两个人没有过多的话语,只是说了骨灰盒的编号和逝者的名字,然后就在一旁安静地等待。
小张麻利地找到了存在骨灰架上层的那个骨灰盒,轻轻拭去上面的灰尘,郑重地交给他们。他们道了一声谢,默默地离开了。小张送他俩到门口,轻轻地说了一句慢走。小张告诉记者,这个骨灰盒在这里寄存两年多了,不知道它接下来会被带到哪里,也许是埋进墓地,也许被抛入海中,或者被带回逝者的家乡。说话间,小张语气略带惆怅,仿佛刚刚送走的是一位老朋友。小张说:“人死如灯灭,所有的祭奠仅仅是生者对逝去的生命的纪念,因此祭祀应该采用文明的方式,我觉得一束鲜花就够了。”
江西顾特乐精藏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专业的骨灰寄存架厂家,专业打造的品牌骨灰存放柜产品,信誉第一,质量第一,值得信赖哦!欢迎您前来订购!